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工作动态 >> 重点工作动态
科学健身,健康天津,三减三健,全民行动
——2018年健康中国行暨天津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活动在西青成功举办
2018-09-06 08:36  来源:非传染病预防控制室

  9月5日上午,“科学健身,健康天津,三减三健,全民行动——2018年健康中国行暨天津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活动”在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心公园举行。此次活动由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市体育局、市教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共同主办,西青区政府、市疾控中心和市健康教育中心承办。旨在通过“科学健身、三减三健”活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技能,倡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来,将科学健身,适量运动,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理念落实到生活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2018年健康中国行暨天津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活动现场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健康促进处处长姜雯,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张富霞,西青区委副书记、区长白凤祥为活动致辞。伴随着现场“三减三健、全民行动,科学健身、健康天津”的画卷徐徐展开,寓意健康中国行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在天津全面铺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健康促进处处长姜雯致词
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张富霞致词
西青区委副书记、区长白凤祥致辞

  2017天津健康年度人物代表向市民宣读《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议书》,普及科学健身、三减三健核心信息,并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号召市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水平。霍元甲文武学校表演队表演了《精武神韵》,张家窝镇俏夕阳舞蹈队展示了天津市第三套市民广播体操。

天津健康年度人物代表潘怡向市民宣读《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议书》
霍元甲文武学校表演队表演《精武神韵》
张家窝镇俏夕阳舞蹈队展示天津市第三套市民广播体操

  同时,场外活动更加异彩纷呈,健身教练带领全体人员进行了健步走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由市健康教育中心设置的膳食宝塔、快乐套圈、记忆翻牌、弯腰过杆、健康跑酷、弯腰过杆等游戏闯关互动环节更是吸引了众多现场观众的热情参与,观众通过集徽章换取健康奖品。不仅使广大市民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与益处,更收获了科学实用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在全社会营造出全民关注健康生活方式、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

全体人员进行健步走活动
全体人员进行健步走活动
现场观众进行游戏闯关互动

  据了解,健康中国行活动是从2013年开始,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起,多部门共同组织的系列活动。每年选定一个健康主题,面向广大公众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倡导,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科学健身。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是2007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发起的传播健康知识和促进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的品牌项目,目的是倡导和大力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今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被纳入了天津市人民政府20项民心工程之中。今年9月1日是第12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我市将健康中国行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结合开展现场活动,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营造全民健康的社会氛围。

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市卫生计生委、市体育局、市教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疾控中心、市健教中心及西青区各有关部门人员,媒体朋友、表演人员和群众代表等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1

  科学健身核心信息

  一、科学健身有原则,牢记要点是关键

  科学健身应该进行全面的体质评估,选择安全有效的健身运动,遵从循序渐进的健身计划,参加多种形式的运动项目,全面发展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坚持经常锻炼身体。

  科学健身的锻炼计划要点主要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每次运动时间。

  二、科学健身可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

  科学健身应将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注意与全面的营养、充分的休息和安全的环境相辅相成,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三、运动有益健康、降低疾病风险。

  科学健身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强健肌肉骨骼,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命活力、促进心理健康,改善生活品质。

  四、久坐伤身,动则有益。

  减少静坐的时间,鼓励随时随地、各种形式的身体活动,每小时起来动一动,日常身体活动是健康的基石。

  五、运动风险评估可以提升运动安全。

  运动前应了解患病史及家族病史,筛查生理指标,进行体质测定,全面评估身体状态,减少运动风险。

  六、运动环节要完整,运动方式要多样。

  一次完整的运动应包括准备活动、正式运动、整理活动,这三个环节不可或缺,

  一周运动健身应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这三种方式不可偏废。

  七、儿童和青少年应培养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

  推荐儿童和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鼓励大强度的运动;

  青少年应每周参加至少三次有助于强健骨骼和肌肉的运动。

  八、成人运动要保证一定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推荐每周运动不少于3次;

  进行累计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每周累计至少75分钟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也能达到运动量;

  同等量的中等和较大强度有氧运动的相结合的运动也能满足日常身体活动量,每次有氧运动时间应该不少于10分钟,每周应该至少有2天进行所有主要肌群参与的抗阻力量练习。

  九、老年人量力而行、保持适当身体活动水平。

  老年人应从事与自身体质相适应的运动,在重视有氧运动的同时,重视肌肉力量练习,适当进行平衡能力锻炼,强健肌肉、骨骼,预防跌倒。

  十、特殊人群应在专业指导下运动。

  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慢病患者、残疾人等)应在医生和运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2

  三减三健核心信息

  减盐:

  1、高盐饮食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2、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6克,烹调时使用限盐勺;

  3、少吃高盐食品:含盐调味品、腌制食品、速食食品、方便食品和零食;

  4、阅读食品标签,选择低盐食品(每100克/毫升食品中钠含量≤120毫克)。

  减油:

  1、过多脂肪摄入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发病风险;

  2、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30克,推荐使用控油壶;

  3、少吃油炸食品;

  4、阅读食品标签,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物。

  减糖:

  1、饮食中的添加糖过多摄入容易患龋齿,增加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风险;

  2、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3、烹调过程中少加糖,尤其为婴幼儿制作辅食时,避免人为添加糖;

  4、少吃饼干、甜点、冰淇淋、糖果等高糖零食。

  健康体重:

  1、维持健康体重,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保持在18.5~23.9之间;

  2、维持健康腰围,男性不超过85厘米,女性不超过80厘米;

  3、食物多样,规律饮食;

  4、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减少久坐少动时间,将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健康口腔:

  1、口腔健康是指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2、每天刷牙、饭后漱口,使用含氟牙膏,家长应帮助6岁以下儿童正确刷牙;

  3、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普通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儿童易患龋齿且进展较快,应每半年检查一次。

  健康骨骼:

  1、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是骨折,但它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2、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3、适量运动,并保证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4、不嗜烟,不过量饮酒。

  3

  2015年天津市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部分数据解读

  近年来,我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但是膳食结构仍不合理,据2015年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结果显示:相较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天津居民的膳食结构略显“畸形”,情况不容乐观:

  1、总盐摄入量达15.01克/标准人日(其中烹调用盐约为10克/标准人日),约为推荐摄入量的2.5倍,盐摄入达标率仅仅为6.7%;烹调用盐约占总食盐(钠)摄入的65%,其他调味品和食物总计约占总食盐(钠)摄入的35%。

  2、烹调油摄入达44.86克/标准人日,明显高出推荐量,摄入达标率只有38.7%。

  3、奶类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十分之一;蔬菜类、大豆及坚果类、水产品摄入均不足,尤其水果摄入仅为57.86克/标准人日,蔬菜摄入达标率为37.1%,水果摄入达标率只有8.2%。

  4、畜禽肉、蛋类以及谷薯类摄入量尚在合理范围内。

  5、蛋白质供能比达标率接近70%,只有27.8%的人脂肪供能比达标,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达标率不足10%。说明天津成人居民摄入的脂肪类过多,尤其是烹调用油量过多。

  6、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粗粮等的膳食纤维摄入达标率也仅仅为11.5%。

  7、18岁以上成人超重肥胖率超过60%。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广大市民多吃蔬果,少油盐!合理膳食促健康!愿全市人民行动起来!人人参与“三减”,努力实现“三健”!

相关信息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