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防病知识 >> 非传染病 >> 伤害预防
伤害预防

  一、伤害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伤害与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列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类疾病。其对伤害的标准定义为:伤害是指突然间或短暂地遭受到不可耐受的能力作用导致的人体损伤。伤害由于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以及电离辐射等物质以超过机体耐受总程度的量或速率急性作用于机体所致。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溺水和冻伤),伤害是由于氧气或热能等生命基本物质的急性缺乏所导致的。
伤害是可以预防的。根据伤害发生的外部原因或性质分类,常见的伤害原因包括跌倒、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动物伤、暴力/斗殴、锐器伤、溺水、烧伤和中毒等。

  二、伤害流行状况
  2019年,全球平均每年有超过440万人因伤害死亡,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8%。相比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全球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更容易发生伤害死亡。《伤害与暴力现状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男性伤害的死亡率几乎是女性的两倍,男性前三位伤害死亡原因分别为道路交通伤害、自杀和他杀;而女性前三位的伤害死亡原因分别是道路交通伤害、跌倒和自杀。伤害是造成全球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87.5万名儿童和18岁以下青少年因伤害而死亡。跌倒是全球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全球每年估计有68.4万人因跌伤而死亡,其中80%以上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
  《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15》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伤害死亡数约为54万人,占全部疾病死亡数的7.45%。各类伤害中,前四位伤害死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伤害、跌倒、自杀和溺水,这四类伤害共造成51.74万人死亡,占全部伤害死亡人数的96.08%。农村地区伤害标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男性伤害标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中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分别居1~14岁人群全疾病死因顺位第1和第2位,道路交通伤害、溺水和自杀分别居15~19岁人群全疾病死因顺位第1、2和3位,跌倒是65及以上组的首位伤害死因。

  三、伤害发生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1. 常见伤害的危险因素
  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因不同伤害原因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即内部的个体因素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包括不可改变因素和可改变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以老年人跌倒和道路交通伤害为例,其危险因素如下:

老年人跌倒相关危险因素

生理疾病因素

行为因素

物理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

•高龄
•女性
•慢性病/残疾
•急性疾病
•认知障碍
•步态异常
•平衡能力差
•姿势摇摆
•肌肉力量弱
•视力不良
•触觉/本体感觉受损
•跌倒史/反复跌倒
•营养不良/缺失

•使用多种药物
•使用下列药物:
镇静剂
抗抑郁药
抗高血压药
•饮酒
•冒险行为
•缺乏身体活动
•害怕跌倒
•穿鞋不合适
•未使用或为正确使•用助行工具

•建筑设计和/或维护较差
•楼梯设计差
•房屋安全性差
•环境缺乏下列设施
扶手
路缘坡道
休息区
•照明较差或光线对比过于强烈
•地面不平、湿滑、有障碍物或被绊倒的危险

•收入低
•受教育水平低
•居住条件差
•独居
•社会互助缺乏
•医疗服务可及性差
•社区服务和资源不足

道路交通伤害相关危险因素

个体因素

车辆和设施因素

道路和环境因素

•道路安全弱势群体增加
•新手驾驶员
•超速行驶
•使用酒精或精神药物
•疲劳驾驶
•分心驾驶
•能见度不够
•不佩戴安全头盔
•不使用安全带
•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
•无非机动车专用车道
•车辆制动故障
•违规超标/改装车辆
•道路不平整/道路湿滑等
•车内碰撞防护不当
•车外缺乏防撞保护设施

•高速和低速交通混行
•出行需求增加
•路网规划忽视安全问题
•道路设计存在缺陷
•缺乏清晰的交通标志和信号
•交叉口设计不合理
•事故高发路段缺乏补救措施

  2. 常见伤害的预防措施
  跌倒的预防措施:(1)加强儿童监护;(2)老年人用药管理;(3)进行跌倒预防宣传教育;(4)危险场所安装防护栏;(5)设计、制造和使用安全的儿童娱乐设施;(6)清除家中容易导致跌倒的环境危险因素;(7)坚持体育锻炼,运动时使用护具,做好热身活动;(8)制定和完善跌倒相关法律、法规;(9)完善跌倒发生后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治疗。
  道路交通伤害预防:(1)加强儿童监护;(2)提高道路行人的醒目性,增强危险识别能力;(3)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安全带;(4)佩戴安全头盔;(5)减少骑乘非机动车违规行为;(6)学校区域控制车速;(7)杜绝酒驾和超速驾驶;(8)加强道路设施基础建设;(9)调整车辆设计;(10)完善道路交通伤害救护。
  溺水的预防措施:(1)加强儿童监护;(2)对危险水域设置围栏或屏障;(2)教授基础游泳、水上安全和安全救护技能;(4)进行公共安全救援知识和心肺复苏技巧的培训;(7)划船时需配备漂浮设备;(5)设立醒目警示牌并提供安全救援装置;(6)提供安全游泳场所;(8)规范客运渡轮和小型船只管理;(9)制定国家和地方级防洪预案。。
  中毒的预防措施:(1)加强儿童监护;(2)识别常见的有毒物质;(3)妥善保存和管理家中有毒物质;(4)慎用高毒农药和消毒剂;(5)注意合理通风;(6)正确服用药物;(7)使用儿童安全包装及非致死剂量包装;(8)减少公共场所中毒风险。
  烧烫伤的预防措施:(1)加强儿童监护;(2)为儿童提高防火材质衣物;(3)远离火源;(4)分隔热源;(5)排查用电隐患;(6)正确购买、使用烟花爆竹;(7)设计、制造和使用安全的电子电气产品;(8)配备和使用各类消防设施;(9)办公场所安装烟雾探测器;(10)烹饪区域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或使用安全炉灶。

  四、伤害的预防干预策略
  伤害防控的策略旨在针对伤害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指导设计防控措施。其不限于对某类伤害发生的单一原因进行防控,而需要在许多不同领域进行合作。下面是一些广泛应用于伤害防控的策略和措施:
  1. 哈顿十项基本策略
  Haddon根据“哈顿矩阵”,于1981年提出了伤害预防的“十大策略”,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和推广下,在伤害预防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哈顿十项基本策略及示例

序号

策略

举例

1

防止危险的产生和形成

禁止制造和销售不安全产品

2

减少危险发生时所蕴含的能量

降低车速

3

预防危险的发生和能量的释放

儿童安全药瓶

4

从源头降低危险的发生率并改善其空间分布

使用安全带和儿童约束系统

5

从时间和空间上将危险能量及其脆弱对象分开

设置专门的自行车道、人行道

6

通过放置障碍物将危险能量与脆弱对象分离

窗户扶手,水池栅栏

7

改变危险的基本性质

软质地的运动场地

8

增强脆弱目标对象对伤害的抵抗能力

良好的儿童营养

9

降低已发生伤害的严重程度

对烫伤进行紧急处理

10

对伤者进行安抚、救治和康复治疗

烧伤移植,再造手术

  2. “5E”策略
  由于伤害成因的多元性,单一的伤害策略往往收效不大,需要结合工程(Engineering)、环境(Environmental)、强化执法(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和评估(Evaluation)的综合干预形式,这就是常说的“5E”策略。
  (1)工程策略(Engineer):制造更安全的产品。 (2)环境改善策略(Environment):减少环境危险因素降低个体受伤害的可能性。 (3)强化执法策略(Enforcement):通过法律和公安部门的措施确保在人群中维持某些行为和规范的实施 (4)教育预防策略(Education):在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形成健康、正确的态度、信念和行为。 (5)评估策略(Evaluation):判断哪些干预措施、项目和政策对预防伤害最有效。
  3. 主动干预与被动干预策略
  (1)主动干预是那些包括个体行为在内的措施,通过干预要求个体采取正确行为,包括预防伤害宣传教育等。例如:人人佩戴安全带,洗澡前测试水温等。
  (2)被动干预旨在预防伤害而不要求个体采取任何行动,是自动提高安全性的特点,例如:在碰撞时自动展开的安全气囊、完善的高速公路安全设计或儿童防火材质衣物等都是与人的行为无关的干预措施。
  4. 三级预防
  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同样适用于伤害的预防。
  (1)一级预防:其目标是通过减少能量传递或暴露的机制来预防导致伤害发生的事件(伤害发生前阶段)。如在水池周围设置栅栏,阻止溺水的发生;对口服处方药进行包装设计,减少儿童误服;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电路阻断器、护腕、安全玻璃和个人救生装置等。
  (2)二级预防:其目的是降低伤害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伤害发生中阶段)。如安全带和头盔的使用,减轻道路交通伤害对人体的损害。
  (3)三级预防:指伤害已经发生后,控制伤害的结果(伤害发生后阶段)。如完善的急救系统,有利于伤害发生后患者的救治和康复。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