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25日的前身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日”,2004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包括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中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
节日的核心内容是
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
如果有件事情必须要做的话,就是要先好好爱自己。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与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小贴士
01 认可自己,接受自己。尊重自己,喜欢自己。拥有自信,相信自己。
02 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抵制诱惑,不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活在现实当中。
03 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是修复身体和处理当日压力的重要时候,也是给大脑放松的关键时期。
04 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使身体释放内啡肽,内啡肽是神经递质,更好抑制身体的压力反应,有助于改善情绪,有助于保持平静。
05 好好吃饭。有些食物含有帮助身体处理压力的营养素。具体而言,鳄梨,香蕉,茶,全谷物,鱼,胡萝卜,坚果,酸奶和巧克力都被认为有助于控制压力。
06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善意地指正,尊重别人的人格,不把意见强加于人。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不盲目地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07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理想目标。正确评价自我,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和适应,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08 正确对待困难。面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具有较高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学会舒缓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不逃避,不消极,不过分苛责自己。
09 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10 适当了解心理知识,主动寻求家庭、学校、医疗结构、政府心理援助热线等帮助。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环境健康与学校卫生研究所 孙志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