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防病知识 >> 传染病 >> 猴痘 >> 健康科普
猴痘防控知识:猴痘不会七十二变,教您如何降服它
2023-07-10 13:24  来源:中国疾控艾防中心

  上期介绍了猴痘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等知识(点击此处阅读原文),今天聊一聊如何做好猴痘的防控,保护好自己的健康。虽然猴痘病毒很狡猾,但它毕竟不是孙悟空,不会七十二变,做好以下几点,教您降服猴痘。

  一、猴痘症状早知道

  猴痘是全人群易感,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猴痘病毒感染后的有关症状,做好自我监测,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早期:

  人体感染猴痘病毒后,经过5-21天,多为6-13天的潜伏期,在发病早期会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中期:

  皮疹出现在发病后 1-3 天,面部首先出现,逐渐向四肢蔓延,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脓疱和结痂),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也会被累及到,病程约 2-4 周。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疱疹数量从几个到数千个不等,多呈离心性分布。

图片

  (图片来源:2022年8月2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猴痘病例的文章,展示了猴痘病例在头面部和口腔出现的疱疹)

  后期:

  1.并发症: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2.留瘢痕: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3.预后: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二、疫情信息要关注

  全球疫情信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5日,全球已有111个国家,报告了87 929例猴痘病例,其中死亡146例。建议出国前应关注目的国猴痘疫情信息,并做好个人防护。(世界卫生组织猴痘信息发布网址:https://worldhealthorg.shinyapps.io/mpx_global/)

  我国疫情信息:2022年6月24日和9月6日,中国台湾和香港分别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2022年9月16日,重庆市报告首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2023年6月6日,北京市报告2例猴痘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2023年6月10日,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

图片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

  三、做好防护不能少

  预防猴痘病毒感染,先从以下几点入手:

  1.避免与感染的动物接触: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避免接触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包括动物的血和肉),要食用煮熟的食物。人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导致人感染猴痘病毒。

  2.避免和猴痘感染者密切接触:根据WHO的报告,密切接触是猴痘的主要感染途径,特别是与猴痘病毒感染者发生性行为时的密切接触,很容易感染。

  3.做好个人卫生: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外出后要做好手卫生。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但该病毒对热敏感,加热至 56℃ 30 分钟或 60℃ 10 分钟即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

  4.另外猴痘病毒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通过性途径传播。

  四、自我监测早发现

  如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同时具备以下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项:

  1.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

  2.发病前21天内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

  3.发病前21天内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

  应主动到医院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猴痘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者,建议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与最近21天有过猴痘疫区旅居史的人员发生过密接接触的人员,也应做好猴痘症状自我监测。

  结束语: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面对来势汹汹的猴痘,我们要切实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首先做好个人防护,然后做好自我监测,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获取往期回顾:猴痘防控知识:猴痘不是简单的“痘”!

相关信息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