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科研发展 >> 科研动态
2021年科技成果汇编
2023-07-28 08:57  来源:人事科教处

  1.【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播机制与聚集性病例感控关键技术研究】

  该项目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大学、天津市海河医院的费春楠、王灿、刘贺 、王星、吴伟慎、李莉、刘军、何海艳合作完成,获202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本项目通过新冠病毒疫情数据统计,分析各种类型感染患者的构成比例及其临床表现特征,得到新冠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播机制,依靠宝坻百货大楼这一特殊的研究现场,及时确证新冠肺炎的气溶胶传播途径,掌握影响疫情发展的关键因素,并通过以动态传播率代替R0值,构建了新冠肺炎传播动力学模型,描述和预测了政府干预机制下特大城市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变化趋势与特征,有力支持了本市疫情流调分析工作与疫情防控策略制定,形成执行度高、依从性好且效果显著的预防社区-家庭新冠肺炎感染干预策略,有效减少本市聚集性病例的产生,缩短防疫期时长,尽快恢复全市正常的生产生活。基于冷链环境的研究结果,指导天津口岸卫生低温冷链消毒工作,指导天津口岸完成低温环境下,进口冷链食品消毒和评价工作。此外,本研究还开发出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感控关键技术,研制了基于单层Ti3C2Tx(MXene)和暴露{001}晶面的TiO2的新型光催化剂,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对微生物的细胞结构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与传统紫外消毒技术相比,可以实现高效的空气消毒效率和稳定的消毒效果。相关成果支撑了相关医疗机构与场所的环境消杀工作,对于新冠疫情等传染病的防控有广泛的推广意义和应用前景。

  2.【环境因素与融合基因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影响的定量模型建立及应用】

  该项目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曾强、张丽、赵亮、张磊、常丽贤完成,获202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从环境、基因和人群三个层面入手,采用环境流行病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基因拷贝数量变化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及构建环境因素对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影响的定量模型两方面研究中实现突破:1.联合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以及单细胞定量多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定量检测儿童多个常见基因拷贝数变化,首次确认了我国TEL/AML1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肿瘤细胞的异质性,推断了各亚克隆之间呈线性或树枝状演化,发现复发克隆为新出现克隆的患儿预后更差;2. 建立了环境因素与儿童 ALL 发病风险的Logistic回归模型,量化了母亲孕前和孕期被动吸烟、流产史等环境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3. 建立了患儿父母环境危险因素与TEL/AML1 融合基因的交互作用和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生风险之间的配对Logistic回归模型,量化了母亲孕前和孕期经常接触石油化工、孕前和孕期经常接触空气清新剂、流产史3个因素与 TEL/AML1 融合基因的关系。

  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和高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一级预防、健康教育、个性化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3.【基于风险减低的高危男男性行为者HIV防控优化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两单位的于茂河、崔壮、柳忠泉、郭燕、董笑月合作完成,获202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聚焦我市艾滋病感染和传播风险最高的男男性行为人群 (MSM)。通过2011年至今连续实施减低艾滋病感染风险防控措施和建立该人群队列研究的现场流行病学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平台,提高艾滋病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比例,减少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实现了大幅度降低该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水平的目标。通过本项目的探索与应用,为天津市遏制MSM人群的艾滋病流行和系统掌握MSM人群艾滋病危险因素和新发感染控制奠定了重要基础,提高了我市艾滋病风险减低综合干预措施实施的技术能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探索出了我市针对艾滋病高危人群防控优化的干预策略和方法,产出了较多的论文论著、成果、出版物、专利和软件登记、形成了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紧扣一个人群、锁定一个场所、方法一以贯之,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获得市科委科技成果4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多地的MSM人群综合干预和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我市河北区、滨海新区、红桥区、津南区、天津市深蓝公共卫生咨询服务中心与天津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进行了推广应用。间接推动了我市有关部门公共场所安全套摆放政策的出台。合作进行工作模式探索和应用的社会组织成功在市民政局进行了登记注册,成为了全国最早省级民政登记注册的防艾社会组织。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卫生经济学效益。

  4.【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标准检测程序及生物安全研究】

  该项目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苏旭、吕莉琨等完成,2021年6月30日通过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结题验收。本研究立足于天津市新冠病毒检测的实践,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报道,从样本采集到检测结果报告的全过程制定规范的操作程序,针对关键环节细化国家检测方案,梳理疾控、医疗、检疫、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在检测链各环节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安全风险,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核酸和血清学检测各环节存在的气溶胶污染进行检测和分析。包括(1)针对新冠病毒不同类型来源的标本,包括生物样本和环境样本,从采集、转运、接收、保藏、前处理等方面,结合实践经验优化流程,制定了相关标准操作程序。(2)在新冠核酸检测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针对新冠病毒样本来源多样、处理复杂等因素,从病毒RNA提取、RNA稳定性、检测试剂质量、结果判读等全过程进行分析,制定了核酸检测和PCR实验室管理技术规范。(3)在新冠病毒血清学检测技术方面,与企业开展合作,完成多项新冠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性能评价研究。评价了不同试剂、不同方法在血清检测中的临床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制定了血清学快速检测方法应用和技术规范。(4)对核酸和血清学检测各环节存在的气溶胶污染进行检测和分析,制定了实验室污染风险防控规范程序。(5)识别新冠检测工作中生物安全风险点,制定了通用标准化生物安全防控手册。项目实施后,最终形成操作性强的《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程序》和《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已向基层疾控、医疗、科研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推广,对扭转部分检测机构存在的对生物安全有效、适度、科学防护的错误意识,保障新冠病毒检测在我市各检测机构安全开展,更好地发挥疾控中心在重大公共疾病事件中的作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5.【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建立及溯源、变异分析】

  该项目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晓燕、邹明、谭昭麟等完成,2021年6月30日通过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结题验收。该项目立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以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为基础,利用本实验室保存的新冠病毒阳性样本通过优化技术参数,建立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并利用本实验室具备的生物信息软件,建立了新冠病毒二代测序结果的分析流程。该项目通过建立的新冠病毒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20年天津市本土新冠肺炎患者和境外输入新冠病毒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共获得73条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完成了核苷酸突变分析、S蛋白氨基酸突变分析和进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属于多种进化分支,具有多种S蛋白氨基酸变异位点。2020年初天津市本土新冠肺炎病例已具有武汉旅居史人员为主,病毒基因突变位点较少,S基因型与L基因型共存,未发现S基因D614G等重要突变位点。该项目利用上述实验技术及分析方法完成了2020年11月天津市本土疫情溯源分析,结果显示为进口冷链运输关联疫情,病毒基因分属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I.1和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两条进化分支,为两条境外输入传播链条,与国内同一时间段疫情病毒基因相差较大。获得了59条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基因,核苷酸变异数量较多,与天津市本地传播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相差较大,未发现B.1.1.7/501Y.V1、B.1.351/501Y.V2等重要变异毒株,天津市输入性疫情风险依然存在。该项目构建的新冠病毒测序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对于疫情溯源工作和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性作用,有效提升了天津市的疫情溯源和防控能力,并能够广泛应用于其他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6.【智能型动态空间消毒方法建立对防控新冠肺炎应用性研究】

  该项目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军、窦学梅、费春楠等完成,2021年6月30日通过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结题验收。针对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这也给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做好防控工作,将是我们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做好空气消毒,特别是做好密闭空间动态消毒成为防止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的随机出现而引起疾病感染性事件有效防控的重要手段。为更好的做好该项工作,特申请立项。后课题组组织全市各区疾控机构、联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单位开始课题的实施工作,在天津大学的支持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动态消毒工作。该研究以新冠肺炎为研究对象,选取部分新冠肺炎潜在传播动态空间空气质量开展监测(细菌+新冠肺炎病毒)并分析结果。利用新冠肺炎病毒对紫外线和等离子体敏感度特性,将杀菌因子进行内置,开展动态空间空气消毒研究。随后对动态空间人流量变化、杀菌因子强弱变化、循环风量、空间体积、温湿度等因素对杀菌效果的影响进行监测,将结果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探索新冠肺炎病毒和空气细菌与以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在天津大学的协助下,引入智能化模块技术及自动化控制工程,将各相关影响因素组合在一起。人数监控模块可以采集人流量的变化信息、温湿度变化模块可以采集动态空间内的温湿度、初始场景设定模块可以设定空间体积及循环风量等,将所有信息采集后根据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自行运算, 来确定动态消毒的开启和调整杀菌因子强度。创建智能化的消毒模式,组装成可自行采集人流量变化、温湿度变化等信息,信息采集后实现自行运算,据运算结果自行启动消毒装置而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实现随时调整杀菌因子强度等智能型空气消毒装置,可在各动态空间活动开展过程中将空气中病毒气溶胶含量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该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SCI论文2篇,申报国家专利3项。该研究成果为科学防控呼吸道传染病提供了科学的、智能化的消毒方式,为科学的切断传播途径特别是人员在不离开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动态消毒工作提供了依据。

  7.【封闭购物场所新冠肺炎聚集流行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评价】

  该项目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伟慎、赵莹、魏兆飞等完成,2021年6月30日通过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结题验收。该项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某区百货大楼这一商业购物场所新冠肺炎聚集疫情发生、发展、传播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运用建立新冠肺炎聚集疫情传播动力模型评估防控措施效果。结果阐明宝坻百货大楼聚集性疫情来源为员工外地进货感染,返岗带病工作导致商场内传播,顾客流动致不同区域播散;该起相关聚集发生2代,续发聚集11起,人群发病主要以大年龄、女性、农民为主,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利用顾客病例调查计算潜伏期中位数为6.5天,验证国家公布防控方案及诊疗方案提出潜伏期准确性。国内领先提出发病(采集标本阳性)前2~3天判定确诊、疑似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并证实潜伏期传播存在;建立SEIR传播动力模型,评估防控力度约在98%,精准评估天津采取控制和处置措施效果显著。该项目对今后国内外类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调查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提供重要参考。

相关信息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