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秋月,新学期到来,“神兽”即将回笼!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该如何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学期、新生活呢?因此,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心准备了开学健康锦囊妙计,与您共同迎接健康开学季!
注重健康监测
远离传染病
与家庭不同,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较容易发生新冠、流感、水痘、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呼吸道、肠道疾病的聚集性传播。因此我们建议您:
1、对孩子常规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提前打好预防针,主动建立免疫屏障。
2、做好孩子健康监测,孩子若有不适,特别是发烧和腹泻,应及时就医、及时报告,不带病上学。
3、做好孩子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教孩子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方式,勤洗手、勤换洗衣物。根据天气给孩子增减衣物。
关心心理健康,
克服“开学焦虑症”
许多孩子在假期结束前,会患上“开学焦虑症”,出现情绪失落、失眠、焦虑等症状。暑期结束,重回校园,孩子心理上出现不适或焦虑在所难免。
1、家长要关注孩子心理状态和行为举止,关注是否出现异常症状。体察孩子是否留恋假期,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克服说教式的教育,做到“同理式倾听”。
2、部分孩子焦虑的原因是未完成暑假作业。家长可以尝试提前了解暑假作业的完成情况,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共同克服“开学焦虑症”。
保障充足睡眠
调整作息规律
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保障。在假期,由于各种娱乐项目,很多孩子存在晚睡晚起、熬夜等作息不规律的问题,这会导致开学初期的失眠和睡眠不足,可能会发生跟不上课堂节奏等问题。因此,良好的作息规律对适应开学初期的快生活节奏十分重要。
1、开学前几日,帮助孩子调节作息,合理安排学习、娱乐、运动的时间,适当减少看电视、玩游戏时长和频次,以调整作息的方式让孩子“收收心”。
2、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达到10小时,初中生要达到9小时,高中生要达到8小时。
3、调整生物钟,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按时准备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按时午睡,早睡早起,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
爱眼护眼,保护视力
开学之后,孩子伏案看书学习时间明显增加,不良的用眼习惯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因此,需要培育孩子健康的用眼习惯。
1、家长在家应调整适合阅读的灯光强度,还应教育孩子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还需要让孩子保持端正坐姿。
2、除了看书写字之外,应控制孩子看电子屏幕时间。引导孩子学会放松眼睛,可以通过远眺、眼保健操、热毛巾温敷等方式缓解。建议做到“3个20”,即阅读、视屏等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向20英尺(约6米)外抬头远眺至少20秒。
3、观察孩子是否出现视力下降的表现:歪头视物、频繁眯眼、挤眼,诉说自己看不清楚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眼部,科学矫正视力。
吃动平衡,
身体更健康
学生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食物的种类、品质和均衡营养的需求较高。充足的营养是学生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的物质基础。同样地,合理运动可以促进学生心肺功能和体格发育,还可以增强免疫力。
1、在开学期间,有些学生由于突如其来的紧张和压力,时常引发肠胃功能紊乱。家长应该在此期间避免饮食过量、过荤、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均衡清淡的饮食为主,避免加重开学时期的肠胃不适。
2、在平时,家长可以参考《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1]的建议,进行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少吃或不吃甜食、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多食用鱼、虾、鸡蛋、牛奶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和深色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3、家长可选择跑步、跳绳、打球等运动,共同进行亲子活动,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根据6~17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2],需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且以户外活动为主。每周至少3天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还需减少静态行为,每次久坐时间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不超过2小时。
强化安全教育,
避免意外伤害
安全问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家校共同负责教育学生,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1、家长接送或学生上放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穿越马路时,走斑马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遵守乘车秩序,系好安全带。还需教育孩子文明玩耍,不在路上追逐打闹。注意年满12岁才能骑自行车,年满16岁才能骑电动车。
2、教育孩子牢记防火灾、防触电、防烫伤、防溺水等安全常识。
3、教育孩子熟知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
参考资料: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编写委员会.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1):5-6.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