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现多起肉毒杆菌食物中毒事件,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安全,不要中招哦!
什么是肉毒中毒?
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杆菌外毒素所致的中毒性疾病。肉毒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厌氧环境下可产生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已知最致命的物质之一,有A、B、Cα、Cβ、D、E、F、G 8个型,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有A、B、E、F型,其中以A、B型最为常见。肉毒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此菌致残率、病死率极高,大家要引起注意!
婴儿肉毒杆菌中毒大多发生六月龄以下。中毒原因主要是婴儿摄入了肉毒杆菌孢子,孢子在肠道细菌中发芽并释放毒素。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成人和六月龄以上儿童中,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人体肠道内建立的天然防御会阻止细菌的发芽和生长。婴儿临床症状包括便秘、食欲不振、虚弱、哭声改变和明显失去头部控制。
易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有哪些?
因摄入受肉毒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中毒为食源性肉毒中毒,国外中毒食品多为自制或市售蔬菜、水果、鱼、肉类罐头等,我国主要是家庭自制发酵豆制品(腐乳、臭豆腐)和面制品(面酱),其次为动物性食品(风干肉制品)。此外,婴儿肉毒杆菌中毒存在多种可能的感染来源,但一些案例显示与被孢子污染的蜂蜜有关。
如何预防食源性肉毒中毒?
不购买来历不明食品
不购买、不食用来历不明或小作坊生产的发酵、腌制及罐头食品,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罐头食品。尤其注意真空包装散装熟肉制品、发酵类食品。
正确存储、处理熟肉制品
需要冷藏保存的即食熟肉制品和散装熟肉制品不要远途常温快递或携带,应在冷藏条件下储存和运输,并尽快食用。肉毒毒素不耐热,通常100℃加热10分钟就可将其破坏,彻底加热可有效预防肉毒中毒。
家庭自制食品需谨慎
肉毒杆菌是一种厌氧菌,产生的孢子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包括土壤、河流和海水。家庭自制罐头、腌制或发酵食品是食源性肉毒杆菌的常见来源,在制备过程中需特别谨慎。原辅料保持清洁新鲜,保持加工做成卫生,腌制或制作时间足够,加工充分。自制发酵酱类时,要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
避免婴配产品污染
注意婴儿喂养的饮食卫生,避免婴儿配方奶粉等受到外环境污染。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