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机构组成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 >> 健康知识
12月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提示
2023-12-11 13:59  来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

  随着十二月的到来,全市气温明显下降,冬季的寒冷天气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提醒广大居民重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

  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全市各区均有报告新增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但我市新冠疫情呈低流行水平,预计12月份新冠病毒仍将维持在较低活动水平。但不可忽视的是多重病原叠加感染问题,尤其像儿童是流感和新冠诊疗重点关注人群,应关注儿童由于叠加感染造成的重症风险。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监测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市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总量的比例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进入12月份以后,流感病例数仍会持续增加,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性的场所可能会发生聚集性疫情。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市报告的百日咳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14岁,主要为家庭内聚集引起,以儿童为首发病例为主,应引起关注。

  预防措施

  一、个人防护篇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制定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科学佩戴口罩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措施。此外,还应做好以下一些防护措施:

  1.注意卫生礼仪:勤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2.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3.接种疫苗:积极接种相应的疫苗,如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等。

  4.及时就医:如果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及时就医是关键。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或其他适用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5.穿衣防护:采用分层穿着的方式,可以根据室外温度调整衣物。内层可以选择保暖的基础层,中层增加保温,外层则提供防风和防水功能。

  二、个人饮食篇

  1.充足的水分:成年人每日饮水量保持1500-2000 ml,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所需。

  2.摄入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免疫系统正常运作至关重要。例如胡萝卜、菠菜、柑橘类、鱼类、豆类等。

  3.多食用优质蛋白:蛋白质是免疫系统所需的基本组成部分,可通过摄入瘦肉、鱼类、坚果等食物来获得。

  三、儿童和老年人防治篇

  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幼童的免疫系统通常还不健全,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有环境清洁卫生的基础上,建议再加强以下防护措施:

  1.尽早开展疫苗接种。今冬明春除了接种流感疫苗外,对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还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新冠病毒疫苗。对于儿童而言,建议在继续做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基础上,还可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

  2.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幼童、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相对密闭的场所。如果必须要去,建议佩戴好口罩,降低呼吸道疾病感染的风险。

  3.加强对老年人和幼童日常健康监测,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应该尽早就医,同时要遵医嘱,科学、安全地用药。此外,家庭成员如果出现了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应该避免接触幼童和老年人。

  四、重点机构和场所防护篇

  学校、托幼机构、公共交通工具等通常人员比较密集,而且内部相对封闭,是呼吸道疾病的重点防控场所和机构。主要建议加强以下防控措施:

  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

  1.尽早及时接种疫苗。学生、教职员工应该尽早开展流感等疫苗接种,提高自身免疫屏障,降低发病风险。

  2.加强环境清洁,保持室内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提高教室空气质量。不过,冬春季室外温度比较低,在开窗通风时要注意保暖。

  3.加强健康监测,做好晨午检、缺勤缺课登记等,学生、教职员工建议不带病上课上岗,防止将疾病传入学校或者教室。

  针对公共交通工具:

  1.做好交通工具内部的清洁消毒,保持交通工具内部的空气质量,要定期通风换气。

  2.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佩戴口罩,降低暴露和发病的风险,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相关信息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