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机构组成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 >> 健康知识
牢记风险提示,震后科学避险
2023-12-20 10:53  来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目前,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已启动地震三级应急响应,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已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一、震前预警很重要

  如何才能第一时间接收到地震预警呢?

  部分品牌手机需要到系统“设置”当中,找到“安全”选项,然后根据提示打开“地震预警”功能;其他品牌手机需要到应用商店中,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

  二、应急物资不能少

  相关部门与家庭都需要提前准备哪些应急物资呢?

  相关部门需准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和疫苗、医疗器械和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消杀灭药品和器械、卫生防护用品等。同时,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家庭应急包需准备:通讯设备、高频口哨、手摇报警收音机、保暖物资(如棉被褥、秋衣秋裤等)、紧急联系卡片、其他(如碘酒、包扎带、创可贴、掩布、食物、矿泉水等)。

  三、逃生防寒防疫都要知晓

  冬季突发地震,体温过低和冻伤则是最可能发生的健康问题。因此,震后逃生的同时也要注意防寒保暖。

  1、震后科学逃生:震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准则,即地震发生时,如果所处位置是平房或楼房一层,且室外比较开阔,可以力争迅速跑到室外避震;如果所处位置是楼房二层及以上,且室内避震条件和建筑质量较好,首先选择室内避震(如卫生间、储藏室等)。地震逃生一定要把握“黄金十二秒”,即勿慌乱、先躲避、后撤离、找空间、保护头、忌电梯。一旦被困应该怎么办?切记要存体力、传信号、等救援。

  2、注意防寒保暖:在寒冷环境中,确保穿戴足够的保暖服装,包括帽子、手套、保暖内衣和防风外套等;迅速寻找避寒场所,尽量避免在极端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尤其是在强风或湿冷的条件下;注意保暖措施,使用暖气、电热毯或热水袋等方式保持温暖;多摄入高热量的食物,保持身体的能量供应;通过适度运动产生热量,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以免过度耗费能量。如出现冻伤,应及时处理:保持温暖,将冻伤者移到温暖的地方,远离寒冷环境,可使用温水浸泡冻伤区域;逐渐回温,不要直接用高温物体(如热水袋)迅速回温冻伤部位,可使用温水慢慢回温;冻伤的皮肤很脆弱,应避免揉搓或用力摩擦冻伤区域;冻伤部位容易再次受伤,要避免再次发生冻伤;严重冻伤需要及时就医,如果冻伤引起组织坏死、感染,或症状严重、持续,则需要及时接受专业医治。

  3、灾后防疫措施要知晓:清洁居住环境:组织人员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首先要搞好尸体处理,每次转运后对所有设备、服装和交通工具等清洗消毒。其次要管好厕所和垃圾,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消灭“四害”。确保饮水卫生:灾区搞好饮水卫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喝开水,不喝生水。而且一定要实行饮水消毒。保证食品安全: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做好个人防疫:灾区的每一位公民,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注意防蚊虫叮咬等。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信息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