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新学期开始啦!除了检查备课笔记和作业本,你的“喝水技能”升级了吗?
你以为喝水就是“吨吨吨”?No!喝水可是隐藏的“健康密码”——喝对了,精神饱满、皮肤透亮;喝错了,可能变成“缺水咸鱼”或“烫嘴战士”。
今天,咱们用3个知识点解锁科学喝水姿势,让你新学期“水”力全开!
一、喝水不是“应急消防”,而是“日常保养”
灵魂拷问:你喝水靠“渴”还是靠“闹钟”?
口渴就像身体的“迟到闹钟”——当它响起时,你的细胞已经在喊“救命”了!想象一下:身体是个大花园,细胞是嗷嗷待哺的小花。
“渴了才喝”:相当于等花蔫了才浇水,根都干裂了!
“暴饮暴食”:一口气灌下一瓶水?花园秒变“洪涝灾区”,肾脏表示“压力山大”!
科学的喝水方式应该是主动、足量、少量多次喝水!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水的适宜摄入量不同,具体每日饮水量可参照下表。不同环境下,如高温、高湿、寒冷、高海拔等特殊环境,我们身体对于水分的需求也会发生改变!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哦。

二、饮料≠水!含糖饮料是“甜蜜刺客”
小卖部门口,你手握冰可乐,心想:“饮料也是水,四舍五入等于健康!”错错错,停止你错误的想法!饮料不是水,而是“液态糖果刺客”!一瓶500ml的碳酸饮料≈13块方糖,喝一瓶直接超标WHO每日糖摄入建议!高糖分反而让细胞“越喝越渴”,还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风险!
科学的喝水方式应该是少选购或不选购含糖饮料,家里不储存含糖饮料,日常不把饮料当做水分的主要来源,建议用白水替代含糖饮料,白开水纯净无添加,省钱又健康!嫌没味道?加两片柠檬、薄荷叶立马变高级!
三、喝水别“趁热喝”,小心变“烫嘴侠”
在我国,人们对于喝热水的执着理念仿佛被刻在DNA里,热水能暖身,但超过65℃的热水,是口腔和食管的“隐形杀手”!口腔和食管黏膜娇嫩像嫩豆腐,65℃以上热水直接“烫熟”它们!反复烫伤→黏膜增生→可能会造成口腔和消化道慢性损伤,甚至升级为“食管癌预备役”。世界卫生组织(WHO)把65℃以上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我们机体口腔和食管表面黏膜的温度一般为36.5~37.2℃,建议饮水的适宜温度在10~40℃。
喝水不是小事,而是关乎大脑、身体和颜值的“头等大事”!
记住口诀:
主动喝,别等渴;
多白水,少糖祸;
温水好,烫水躲;
新学期,水润过!
愿大家新学期告别“脱水仙人掌”,争做“清泉小树苗”!
(PS:以上饮水知识点适用于小朋友,也适用于大朋友哦!转发给总忘记喝水的同学/同事,拯救他们的“缺水灵魂”!)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南方医院临床营养科.《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来啦![EB/OL].https://mp.weixin.qq.com/s/QDXhV8axxyNtPjJxw0-9Xw.2023-10-17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环境健康与公共卫生所 张可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