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的简单代步工具,到如今智能化、环保化的新能源汽车,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更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汽车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次将为大家介绍的是汽车制造业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劳动生产中可能造成的职业病。
汽车制造业中还包含哪些中小类行业呢?
汽车制造业中包括汽车整车制造、汽车用发动机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低速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中小类行业。
这些行业中存在什么职业病危害因素呢?
汽车制造业的重点岗位与环节包括铸造、熔化、型砂、清砂、抛丸、冲压、焊接、打磨、喷漆(含喷胶)、调漆、切割、装配等工序。其中焊接、切割等工序涉及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铅及其无机化合物、镍及其无机化合物、电焊烟尘等,铸造、熔化、型砂、清砂、抛丸等会涉及矽尘,喷漆(含喷胶)、调漆涉及苯、甲苯、二甲苯、乙苯、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正己烷、三氯乙烯化学毒物,而包括冲压、打磨、装配在内的所有工序中都会存在职业性噪声。
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会引起哪些法定职业病呢?
从三级预防的角度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呢?
首先,一级预防重在消除病因,防止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的产生和扩散。在工业生产中,应优先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确保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此外,对于噪声源,应采取消声、隔声等工程技术措施,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其次,二级预防着眼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劳动者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肺功能、听力等专项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应提高工人对有害因素的识别和防护意识。
最后,三级预防旨在防止病情恶化,促进康复。对于已经受到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伤害的工人,应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减轻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加强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工人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对于因工致残的工人,应提供必要的职业康复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姜向阳.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 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评价要点分析[M].1版.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
2.曾强.职业病三级预防理论与实践[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关于印发《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2024年版)》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技术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中疾控职科便函(2024)56号.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职业健康所 王欣 白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