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工作动态 >> 健康提示
防腐剂:食品安全的"守护者"
2025-07-03 09:55  来源:卫生检验检测所

  当你站在超市货架前,看到一款标注"不含防腐剂"的食品,是否会毫不犹豫地把它放进购物篮?根据调查,超过60%的消费者对食品防腐剂心存疑虑,甚至有人直接将其等同于"有毒物质"。但另一方面,科学家们反复强调:"合理使用防腐剂是食品安全的必要防线。" 这场争议的背后,究竟藏着多少被误解的真相? 

  想象一下中世纪欧洲的餐桌:一块发霉的面包可能引发瘟疫,一罐变质的腌肉能让整个村庄中毒。而今天,我们能安心享用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品,防腐剂就像"食品的免疫系统",默默抵御着细菌、霉菌的入侵。它们通过抑制微生物繁殖、阻断油脂氧化,让食物不再轻易"生病"。  

 

  你知道吗?每年全球约有13亿吨粮食在整个食物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被浪费掉,这相当于投入农业生产的14亿公顷土地和2500亿立方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白白浪费了(据人民日报报道)。防腐剂通过延长食品保质期,让更多粮食能平安抵达我们的餐桌。更不用说宇航员的太空餐、医院的流食营养包——这些特殊场景的食品安全,都离不开防腐技术的支持。   

误区① "纯天然食品不需要防腐剂"?  

  你家厨房就是"天然防腐剂博物馆"!盐腌腊肉、糖渍果脯、醋泡黄瓜……这些传统方法本质上都在用天然成分防腐。现代科技则让天然防腐剂更充分被利用:从发酵乳中提取的乳酸链球菌素,从土壤微生物里获得的纳他霉素,都是来自大自然馈赠的"防腐卫士"。  

误区② "防腐剂有毒,会致癌"?  

  毒性的关键在剂量!就像每天喝100杯咖啡会中毒,但没人因此戒掉咖啡;维生素吃多了也能伤肝。防腐剂的添加量经过严苛计算——以常见防腐剂山梨酸钾为例,一个60kg的成年人每天吃6kg酱菜才会超标,这相当于连续啃完300包榨菜!  

误区③ "不含防腐剂更健康"?

  有些"无添加"食品反而暗藏陷阱。比如某些果脯虽不添加防腐剂,但含糖量高达65%,比普通果脯还多20%;某些采用超高温灭菌的牛奶,虽然无需添加防腐剂,但高温会损失部分维生素。这些食品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鲜措施,可能会加速变质,反而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是防腐剂使用的核心依据,其中明确了允许使用的防腐剂种类、适用范围及最大添加量。例如:山梨酸钾可用于酱油、果酱等酸性食品,最大限量为1.0g/kg;苯甲酸禁止在婴幼儿食品中使用。2025年新版标准正式实施,更新了防腐剂风险评估结果,调整了部分限量值,如脱氢乙酸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收窄。

  全球携手共同构建了一张食品防腐剂的“安全网”,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则宛如“全球食品安全的权威裁判团”。任何一种防腐剂想要进入安全使用的“白名单”,都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毒理学测试。只有通过这些严苛的考验,它们才会被赋予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从而确保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对人体无害。以硼酸为例,这种曾被用于面条防腐的物质,因其潜在毒性被早早地排除在安全清单之外。而苯甲酸等经过严格评估的防腐剂,则在科学设定的限量范围内安全使用,为食品的保存与安全保驾护航。 

  从古人用盐防腐到现代食品工业,人类始终在与微生物“斗智斗勇”。防腐剂就像网络的防火墙——合理设置能够保障安全,随意删除则会带来更大的隐患。未来,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绿色化学工艺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为防腐剂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食品防腐剂,理性选择食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审核:钱

相关信息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