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性活跃状况是一个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话题。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健康观念的进步,这一议题逐渐受到更多关注[1]。老年人感染HPV的风险不可忽视,需结合其生理特点和感染途径综合分析,以下是主要风险因素及预防建议:
一、老年人感染HPV的风险因素
1.免疫力下降
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对病毒的清除能力降低,使HPV感染风险增加。由于年轻时感染过HPV,病毒可能长期潜伏并在免疫力低下时重新活跃。
2.性传播途径
性行为是HPV的主要传播方式,老年人若有活跃的性生活且未采取保护措施(如使用安全套),仍可能通过性接触感染病毒。
3.间接接触传播
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牙刷)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如衣物、医疗器械),若皮肤或黏膜存在微小破损,也可能导致感染。
4.既往感染未清除
HPV在人群中普遍存在,部分老年人可能在年轻时已感染但未出现症状。年龄增长后免疫力下降,病毒可能再次活跃并引发病变。
5.缺乏疫苗接种
HPV疫苗通常推荐在青少年时期接种,而老年人普遍未接种,对疫苗针对型别的HPV感染缺乏特异性免疫保护。
二、老年人HPV感染的潜在危害
癌变风险:高危型HPV(如16、18型)持续感染可能诱发宫颈癌、肛门癌、口咽鳞癌等[2]恶性肿瘤。
治疗难度:老年人常合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对手术或药物治疗的耐受性较低,可能影响疗效。
症状隐匿:HPV感染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老年人可能因忽视筛查而延误诊断,导致病情进展。
三、预防措施
1.定期筛查与监测
宫颈癌筛查:60岁以上女性若既往筛查不足或存在高危因素(如HPV感染史),建议继续定期进行HPV检测和宫颈涂片检查[3, 4]。
皮肤及黏膜检查:发现异常疣体、溃疡或皮肤病变时,应及时就医,通过活检或病毒检测明确是否为HPV感染。
2.行为与卫生管理
避免共用物品: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剃须刀等个人用品,减少间接接触传播风险。
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性传播概率,即使老年人仍需注意保护。
皮肤黏膜保护:避免抓挠皮肤,保持局部清洁,防止微小破损成为病毒入侵通道。
3.增强免疫力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及减少压力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
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避免免疫抑制状态。
4.及时就医与规范治疗
若确诊HPV感染,应根据病毒分型和症状制定治疗方案。低危型感染以局部治疗为主;高危型需结合宫颈病理检查,排除癌变可能[5]。
四、社会支持与健康教育
家庭关爱:家人应协助老年人保持健康习惯,督促定期体检,并提供心理支持。
公共科普:通过社区宣传提升老年人对HPV的认知,消除“老年无需防癌”的误区[6]。
总结
老年人感染HPV的风险虽低于年轻人群,但因免疫力下降和潜在健康问题,感染后可能面临更严重后果。通过定期筛查、行为预防和健康管理,可显著降低感染及癌变风险。建议老年群体结合自身情况,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防控方案。
参考文献
[1] 唐华菊, 陈顺珍. 老年性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9(20):5037-5038.
[2] 叶波, 李玉苹, 张开炯, 等. 2018—2022年四川地区归因于HPV感染的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变化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24,51(12):2300-2304.
[3] Xiao J, Li L, Hu L, et al. Extended HPV typing test performed better predict value for CIN2+ among elderly women in China[J]. Prev Med Rep, 2024,40:102679.
[4] 逯金海. 60岁以上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HPV感染相关性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31(1):105-106.
[5] 孙东生, 龙兴震, 杨茂, 等. 高龄老年夫妻同患尖锐湿疣[J]. 皮肤病与性病, 2024,46(4):285-286.
[6] 梁冬梅, 韩春艳, 吴永红. 社区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及感染者的心理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23(27):3531-3533.
作者: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 高梦雪
审核:柳忠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