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双手每天要接触无数环境和物品--门把手、手机屏幕、公交扶手、餐具…… 这些接触往往让双手成为细菌和病毒传播的“中转站”。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七步洗手法”,是经过科学验证的高效清洁方式,掌握它能给双手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一、步步到位,清洁无死角
记住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核心:通过规范的动作,全面清洁手部的每个部位,包括容易被忽略的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区域。具体步骤如下:
完成这七步后,用流动的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再用干净的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整个洗手过程才算完成。
二、这些细节决定清洁效果
1. 选择合适的清洁用品:优先选择流动的清水+普通肥皂或洗手液,无需盲目追求“抗菌肥皂”,普通肥皂的清洁效果已能满足日常需求,否则可能破坏皮肤的菌群平衡。
2. 避免“假洗手”:很多人洗手时匆匆一冲就结束,这种“假洗手”无法达到清洁目的。必须保证肥皂或洗手液充分起泡,每个步骤都覆盖到对应的手部区域,确保揉搓时间足够。尤其要注意指尖、指缝、指甲缝和手腕等易忽略的部位。
3. 洗手后正确擦干:使用干净的毛巾或一次性擦手纸擦干双手,潮湿的手部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避免共用毛巾,防止交叉感染。
4. 把握关键洗手时机:除了饭前便后这一基本场景,外出回家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用手遮掩后、照顾病人前后、处理食品前后、接触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均应及时洗手,最大限度减少病菌传播风险。
5. 保护手部皮肤:频繁洗手可能导致手部皮肤干燥、脱皮,洗手后可涂抹护手霜,保持手部皮肤的屏障功能。若手部有伤口,应先做好防护再洗手,避免伤口感染。
洗手是预防疾病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大家快学起来吧!
作者: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 高加鑫
审核:吴彤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