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二、传播途径
通常由携带病毒的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人后传播。
三、临床表现
◆ 主要的症状和体征: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疹(类似麻疹)、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 潜伏期3-15天。
四、高发地区与季节
◆ 地区:热带、亚热带地区(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等),中国南方(广东、云南、福建等)为高风险区。
◆ 季节:夏秋季(蚊虫活跃期),雨季积水增多易滋生蚊虫。
◆ 全球趋势:气候变化和人口流动导致疫情扩散风险增加。
五、如何预防
★ 防蚊措施
- 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剂;
- 穿长袖衣裤,安装纱窗、蚊帐;
- 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清晨、黄昏)外出。
★ 灭蚊行动
- 清除积水:花盆托盘、废弃轮胎、瓶罐等积水处是蚊虫孳生地;
- 定期换水:水缸、花瓶等容器每周清洗换水;
- 社区合作:配合政府灭蚊行动,喷洒灭蚊药剂。
★ 旅行防护
- 前往疫区前了解疫情,做好防护;
- 归国后若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作者: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 李培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