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工作动态 >> 健康提示
【疾控青年说】小小的蜱虫危害大,警惕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2025-07-04 09:05  来源:微生物检验检测所

  夏季,在郁郁葱葱的山间小径上,小美正享受徒步的快乐,突然感到大腿一阵刺痛——一个芝麻大的黑点悄然嵌入了她的皮肤。几天后,她持续高热不退,血液检测显示“白细胞与血小板断崖式下降”。当她被确诊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时,难以置信:“我就出去爬了个山……”

  1.什么是新型布尼亚病毒?

  其实早在2009年,新型布尼亚病毒就已现身中国。当时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们经过病原体追踪,最终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一种全新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其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感染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感染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

  发病季节:本病多发于春、夏季,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人群分布: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传播途径:目前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健康人群直接接触确诊患者,或者其血液、分泌物等,都存在被感染风险。

  3.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感染?

  ① 外出游玩时,在暴露皮肤上喷涂驱蚊液等驱虫剂,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

  ②加强个人防护,进入有蜱虫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这样蜱虫不易附着。

  ③户外活动回家后,及时洗澡,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有无蜱虫附着。

  注意:吸血后的蜱虫体重会增加80-120倍,且其头部有倒钩会紧紧勾住皮肤,一旦被咬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否则容易造成蜱虫口器前肢等断裂留在体表引发过敏及感染。正确的处理建议是,用酒精、碘伏等涂在蜱虫头部,让其自行松口脱落,或立即就近前往医院处理。

  切记!“被蜱虫叮咬后,千万不要生拉硬拽。”

  夏日的山林依然青翠,但行走其间的人们已更加警觉。当小美康复后再次踏上山径,她的背包里多了驱虫喷雾,裤脚紧紧扎进袜筒。科学赋予的防护智慧,让我们不必辜负自然的召唤,只需记得:那些草木芬芳里藏着的,除了诗意,还有值得敬畏的生命奥秘。

  参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EB/OL]. (2010-09-29)

  作者:微生物检验检测所 张芃

  审核:李晓燕

相关信息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