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手足口病进入春夏季高峰的关键时期!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可以通过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及消化道传播。病毒在环境中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尤其在温热潮湿的夏季。因此需要对环境和物品进行科学、规范的消毒,是阻断病毒传播链、保护易感儿童的关键一环!
勤洗手,是基石!
1.谁要洗? 孩子、家长、老师、照护者都要洗!
2.何时洗?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接触患儿或可疑物品后、接触手足口患儿疱疹破溃污染的环境与物体时、处理粪便后、给孩子更换尿布后、准备食物前。
3.怎么洗? 用流动清水+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搓洗至少20秒!免洗洗手液不能替代流动水洗手!
环境物品消毒,抓重点!
1.高频接触表面是核心: 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桌面、椅子、玩具(尤其是可入口的)、绘本、电子设备(遥控器、平板电脑)、开关按钮、便器冲水按钮,尤其是手足口患儿疱疹破溃污染的环境与物品。
2.消毒方法:尽量选择煮沸、曝晒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
①高温消毒: 餐具、奶瓶、毛巾、衣物等耐热物品,可煮沸消毒(15分钟以上)或使用流通蒸汽、消毒柜等。高温带烘干功能的洗碗机也是好的选择。织物类常规洗涤剂清洗后晒干即可。
②如使用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务必按说明书比例稀释后使用! 切忌原液直接使用或配制浓度过高。消毒作用到一定时间后,需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
3.重点消毒区域:卫生间(便器、地面)、厨房台面、患儿活动过的区域。
4.注意事项:
①切勿混用消毒剂! 尤其含氯消毒剂不能与洁厕灵、酒精等混用,会产生有毒气体!
②消毒时注意通风,化学消毒剂尽量在无人时使用,避免儿童接触。
③患儿粪便等排泄物、分泌物需用消毒粉或漂白粉覆盖处理后再清理。
④个人卫生与习惯养成:不共用食饮具、卫生洁具等;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公共场所亲密接触;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⑤居家隔离: 孩子一旦确诊手足口病,应居家隔离,减少与其他人员接触。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 高加鑫
审核:吴彤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