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工作动态 >> 健康提示
【知识】爱耳日│职业人群的听力保护
2025-03-04 14:56  来源:职业健康所

  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爱耳日”,这一全球性健康行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听力保护的重视。今年的主题聚焦“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呼吁每个人科学预防噪声对听力的威胁。

  职业活动中的噪声危害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均可产生噪声,是职业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对听觉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早期表现为高频段听力下降,随着接噪时间延长,语频也可受累,最终发展为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噪声聋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职业人群的听力保护

  1.工程控制:避免噪声接触

  职业活动中应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从声源上避免噪声的产生。当存在高噪声设备且布置相对集中时,应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使噪声作业劳动者接触噪声的强度低于85dB(A)。

  2.组织管理:减少接触时间

  当工程控制不足以避免噪声危害时,可通过减少劳动者接触噪声的作业时间或进行组织管理。同时,为劳动者提供安静、干净、舒适的休息区,使劳动者定期地远离工作场所的噪声。

  3.个体防护:降低接触水平

  当通过工程控制和组织管理消除或减弱生产中的噪声非常困难时,加强个人防护是最为普遍、经济的控制措施。用人单位应为接触噪声危害的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护听器,并指导劳动者正确佩戴。在护听器的参数中NRR是降噪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是理论上可降低噪声的分贝值(dB);受佩戴方式等的影响,实际降噪值可根据(NRR -7)/2 进行计算,使用护听器后实际接触的噪声强度在 75 dB(A)至 80 dB(A)之间,效果最佳。

  4.危害告知:知晓接触情况

  存在噪声危害的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声危害及防护措施等如实告知劳动者;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听力保护的规章制度、存在噪声危害的岗位、接触限值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结果等;在噪声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

  5.定期培训:提高保护能力

  接触噪声危害的劳动者上岗前应接受职业健康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之后每年接受一次在岗期间培训,培训不得少于4学时。使用劳务派遣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职业健康培训对象统一管理。

  6.职业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职业接触的噪声强度等效声级≥80 dB(A)的劳动者,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当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5dB(A)时,体检周期为2年1次;超过85dB(A)时,体检周期为1年1次。重点关注年龄和接触噪声工龄较长劳动者的听力损失状况,发现职业禁忌证者及时调离噪声作业岗位。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职业健康所 刘静

相关信息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