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工作动态 >> 健康提示
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解析及未来职业健康新挑战
2025-04-09 13:40  来源:职业健康所

  一、《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调整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基础上,有序开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工作,明确调整原则和内容,2024年12月,正式发布我国第五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二、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主要调整

  本次调整遵循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补齐短板的原则,借鉴国际劳工组织及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保职业病防治体系与国际接轨。调整后,我国法定职业病类别由原10大类132种职业病调整为12大类135种职业病(包括4项开放性条款),主要变化如下:

  1. 新增两大职业病类别

  (1)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新增腕管综合征(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并进一步关注因重复性劳损导致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2)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新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并关注因工作压力导致的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2. 重新分类与调整

  (1)将原“其他职业病”类别中的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调整至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类别。

  (2)将原“职业性眼病”类别中的放射性白内障调整至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类别,反映核能、医疗放射行业职业风险。

  (3)将原“职业性化学中毒”类别中的铀及其化合物中毒调整至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类别,进一步强化对放射性职业危害的防控。

  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调整,不仅是对过去职业健康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产业发展与劳动者健康保障的前瞻性布局。

  三、未来展望:职业健康新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员、直播博主等。这些职业带来了创新与活力,却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新的健康风险。

  1. 虚拟现实眩晕:长时间使用虚拟现实设备可能导致眩晕。

  2. 数据疲劳综合征:处理海量数据易引发数据疲劳综合征。

  3. 心理压力过大:直播博主等职业面临巨大心理压力,长期高压下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 远程办公问题:远程办公的普及使得久坐、视力疲劳、肌肉劳损等问题更加突出。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职业健康管理需从事后补偿向事前预防转变,具体措施包括:

  1. 智能监测:通过可穿戴设备、生物监测、人工智能评估等手段,建立职业健康风险预警系统,对新兴职业病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

  2. 政策完善:职业病分类目录应及时调整,以涵盖新兴职业健康风险,确保劳动者在数字时代的健康保障更加完善。

  3. 职业健康教育: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健康意识,加强防护措施,以减少因职业因素导致的健康损害。

  4. 个性化健康管理:鼓励企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设置工作间歇调整制度,减少因长期高压或单一重复作业导致的职业病。

  职业健康关乎每一位劳动者的幸福与尊严。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应对新兴职业病和职业性慢性中毒等挑战,为劳动者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实现职业健康的美好未来,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健康的职场中绽放光彩!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职业健康所 张继勉

相关信息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