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简介 工作动态 机构组成 党群工作 科研发展 防病知识 政务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工作动态 >> 健康提示
【知识】艾滋病不分年龄,老年人如何预防和面对HIV感染?
2025-04-09 15:15  来源: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全球50岁及以上的HIV感染者及病人人数从2015年的540万增加到2020年的810万。据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中,50岁及以上病人占比从2011年的22%上升到2020年的44%。我国自1989年报告首例老年HIV感染者开始,老年艾滋病疫情上升正成为我国艾滋病疫情的新动向,在老年HIV感染者中男性感染者占比达到了70%以上,远高于女性感染者,经异性性行为感染的比例为88%,在个别省份更是达到了95%以上。

  2024年我市新报告病例中,50岁以上老年人占当年全部病例的18.86%。现存活病例中,5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28.90%,其中老年男性占88.38%;同性传播占66.72%。

  一、老年人为何会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

  1. 人群规模庞大

  2024年10月11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了《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老年人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群体规模日益庞大。

  2. 性需求被忽视

  很多老年人缺少婚内性生活,闲暇时间较多,生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社会和家庭往往忽视老年人群体的正常性需求,认为老年人性生活不频繁,因此老年人在获得保护性健康信息和早期HIV检测等存在障碍。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老年人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可能性,加大艾滋病感染风险。

  3. 性知识缺乏

  老年人在性生活方面安全意识淡薄,认为不会怀孕、不必使用安全套,容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增加艾滋病、性病的感染风险。

  4. 生理机能衰弱

  人体的机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衰弱,老年人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病情发展迅速,不仅会使免疫系统受损,还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并发症,给身心健康带来更大挑战,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

  二、老年人如何科学预防艾滋病?

  1. 提高风险意识

  老年人需了解HIV并非“年轻人专属疾病”,即使女性已绝经或男性存在勃起障碍,仍需使用安全套(可配合润滑剂减少摩擦)。同时应减少多性伴侣,明确伴侣的健康状况,避免高危性行为。如有如伴侣为HIV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暴露前预防(PrEP)药物,并定期检测肝肾功能。

  2. 早期检测与诊断

  建议有性行为或高危行为的老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HIV检测(可通过血液、唾液快速检测)。就医时若出现长期发热、体重下降、反复感染等症状,应主动要求HIV筛查。可通过搜索微信小程序“易约检”就近预约疾控和医院进行检测。

  3. 感染后的应对与管理

  确诊后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ART),抑制病毒载量,延长寿命并减少传染风险。医生会根据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调整药物,避免相互作用。定期随访与健康监测,每3-6个月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评估治疗效果。关注药物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肝肾损伤),及时调整方案。

  4. 社会与家庭支持

  家人应给予理解,避免因误解而孤立患者。子女主动与父母沟通性健康问题,消除羞耻感,必要时陪同就医。照顾感染者时注意防护(避免接触血液、伤口),但日常接触(如拥抱、共餐)不会传播。

  推动老年友好型医疗政策,如免费发放安全套、简化检测流程。媒体宣传老年人HIV防治案例,减少社会污名化。鼓励患者加入HIV感染者支持团体,减少孤独感,寻求心理咨询应对焦虑或抑郁。

  综上,老年人预防HIV需从“认知—行为—医疗”多环节入手,感染后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家庭和社会需共同营造支持性环境,消除对老年HIV感染者的歧视,帮助他们获得有尊严的生活。

  作者: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 龚卉

相关信息

帮助信息 | 隐私安全 | 网站地图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华越道6号   电话:022-24333453   邮编:300011
津ICP备11005889号-4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385号  网站技术支持:津云(022-23601701)
政务服务热线: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