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热浪滚滚不仅让人体感到不适,更可能对心血管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天气下,心梗、脑卒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上升[1]。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高温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以及如何科学防护。
高温如何伤害心血管?
1. 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风险上升
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若不及时补水,血液会变得黏稠,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的风险[2]。
2. 血管扩张,血压波动大
高温会使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但身体为了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心脏不得不加快跳动,增加心脏负担。而突然进入空调房等低温环境时,血管又会收缩,血压骤升,容易诱发心绞痛或脑出血[3]。
3. 电解质失衡,诱发心律失常
大量出汗会导致钾、钠等电解质流失,影响心肌电活动,可能引发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导致猝死[4]。
哪些人群更需警惕?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易中暑或脱水。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高温易诱发血压波动,加重心脏负担。
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神经病变,对高温不敏感,更易脱水。
户外工作者: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心血管负荷大。
科学防护,平安度夏
1. 及时补水,少量多次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温和气候条件下,低强度身体活动水平时,成年男性每日需饮水约1700毫升,女性约1500毫升。可适当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2.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尽量选择早晨或傍晚出行,避免11:00~15:00高温时段剧烈活动。
3. 合理使用空调
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左右,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血管急剧收缩。
4. 清淡饮食,保证睡眠
减少高盐、高脂饮食,多吃蔬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加重心脏负担。
结语
高温热浪不仅是“烤”验,更是对心血管系统的严峻挑战。如果出现胸闷、心慌、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我们应重视起来,科学防护,让心脏在炎热夏日也能轻松“呼吸”。
参考文献
[1] Liu J, Varghese B M, Hansen A, et al . Heat exposure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OL].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2022, 6(6): e484-e495.
[2] 孟祥燕.夏季高温对主要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及相关理化指标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20.
[3] 王倩,邹玉宝.环境温度对血压的影响及相关管理策略[J].中国循环杂志,2024,39(05):516-520.
[4] De Vita A, Belmusto A, Di Perna F, et al.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O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4, 13(3): 759.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环境健康与公共卫生所 张经纬 王静雅
审核:杜宇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