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津城步入深秋,气温显著下降,空气干燥,这一时期不仅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也是肠道传染病,一氧化碳中毒等健康问题的易发阶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季节变化带来的健康挑战,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别发布11月健康风险提示,希望您能关注以下健康要点,做好防护措施,保障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一、呼吸道传染病
当前季节交替之际,流感、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这类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的特点,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流感风险指数 ★★★★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居家隔离休息,减少疾病传播。日常应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增强自身免疫力。
水痘风险指数 ★★★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或流行。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学校和家庭应注意通风,保持环境整洁。孩子如出现发热、红色斑丘疹、疱疹等可疑症状,应立即居家隔离、及早就医,并报告学校/幼儿园。如所在班级出现水痘病例,应配合疾控部门做好应急接种和隔离措施。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风险指数 ★★★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秋冬季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虽各年龄段易感,但对1岁以内的婴儿威胁最大。该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及亲密接触(如拥抱、亲吻)传播,感染初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打喷嚏、鼻塞、发热等)。因此家人从外回家后,务必先洗手、换外套再接触宝宝。患儿若出现呼吸急促、喘息、鼻翼煽动或吸气时胸骨上窝凹陷,甚至精神萎靡、拒奶等症状,须立即就医。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立即佩戴口罩,避免与婴幼儿亲密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二、肠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
(一)风险指数 ★★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传染性强,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物品或气溶胶传播,容易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儿童多见)、腹泻(成人多见)、发热。
(二)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食物(特别是贝类海鲜)要彻底煮熟煮透。
养成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做好环境消毒:如家人感染,应对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进行规范消毒处理。
【小tips】
问:啥是规范消毒处理呢?
答:处理前立即佩戴手套和口罩。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抹布)沾取足量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按说明书配比),完全覆盖呕吐物或排泄物,小心清除后装入垃圾袋密封。随后,对污染过的地面和物品,再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拖洗。
三、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风险指数★★
冬季使用煤炉、燃气热水器等取暖设备时,如果通风不良,容易产生一氧化碳,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初期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昏迷甚至死亡。
(二)预防措施
确保通风: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务必保持浴室通风,洗浴时间不宜过长。切勿在密闭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盆等取暖。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燃气灶、热水器等设备的安全性,防止燃气泄漏。
安装报警器: 建议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区域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提高安全意识:如果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 张立颖
审核:周宁
|